技术、韧性和初心!王晓鲁把办公室变为“梦想家”
2020年,办公服务品牌梦想加空间与腾讯合作,在梦想加的办公室内,只要接入WiFi,登录游戏就可以享受免费游戏皮肤等特权,从而吸引了一批年轻用户。
“为什么办公室里还可以打游戏?”
对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来说,这个创想基于对空间的理解。在观察了无数次办公互动后,他发现,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,办公室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办公地点,而是涵盖了工作、学习、社交,甚至生活等多种场景。他抓住了环境之于人的影响与生产力之间的正关联,“员工在办公室里感到开心,就能贡献更多的想法和创意,从而更好地驱动公司发展。”
以技术为仞
2014年,在自己创立的新能源公司被收购后,王晓鲁开始思考下一个创业方向。
当时,他和朋友们共同租用一间办公室,在交流过程中,他发现,很多创业者都为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办公室感到苦恼。“我们在办公场所度过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,怎么样才是我们喜欢的办公室?为什么找到一个好的办公室那么难?”
带着这样的问题,王晓鲁做了大量考察和调研,最终他敲定了办公这个赛道,原因有两个:房地产市场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市场,这意味着它有很大的升级改造空间;办公市场正在经历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过渡,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。
2015年5月,王晓鲁正式创立梦想加,至今已在全国6个城市运营超过50家联合办公空间,运营管理面积超35万平方米。
出于对市场的观察和工科生的思维,王晓鲁在创业伊始就瞄准了智能化的方案,决定以技术为仞,建造他心目中的“未来办公室”。
而他的技术之旅,起点是一款智能门禁。
这同样源于生活中的细微观察。在与客户见面时,到了约定的写字楼门口,往往要经历一通繁琐的访客登记环节,需要领取钥匙或刷卡才能进入。王晓鲁忍不住想,“在每个人都使用智能手机的现代化社会,怎么工作环境还是这么传统?”基于这个思路,梦想加开发了第一款自己的智能门禁系统,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自主预定办公室和会议室,直接刷脸或微信扫码即可进入,会议室内电子屏、灯光、空调、WiFi等各种资源的使用都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快捷地完成。
在“如何评价梦想加空间?”的知乎回答里,被大家提到最多的也是智能门禁。
“(扫码进门)可以有效地防止非租赁人员的随意进入,能对进入者进行严格把关,也比较方便,不用担心钥匙或门禁卡的丢失。”有网友说。
在开业一个月后,王晓鲁顺利拿到了第一笔A轮融资的500万美元。“这笔钱该怎么花?”他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,将其全部用于智能产品的研发。他知道,这样做会使得他们失去扩张空间的资金,从而给这个完全没有地产经验的团队带来更大的挑战;但同时,他也相信这是个正确的决定,因为从创业之初团队的理念就是设计出最舒适、高效的办公环境,而只有技术才能实现这一点。
被这样的理念所打动,很多地产公司将自己的空间免费交给梦想加使用,并出资帮助他们进行空间装修和升级。这让王晓鲁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。
一步一个脚印,梦想加从智能门禁开始,不断发展,打造了独有的“OaaS(Office as a Service,办公即服务)”体系,在助力用户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,也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、开放、灵活的办公体验,在行业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。
智能化系统除了增强了用户的良好体验,也有利于梦想加自身的运营和发展。通过智能的客户管理系统,梦想加实现了一个人管理一万平米办公场地的精细化管理;一个财务人员对接几千个客户的财务需求。
技术投入的付出最终结出了甘甜的果实。
对于一个地产行业来说,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智能产品的研发上或许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,但王晓鲁带领着梦想加团队勇敢选择了这样一条路,踏上了迥异但精彩的旅程。
强大的心脏
梦想加并不是王晓鲁的第一次创业经历。
2000年,王晓鲁考入清华大学热能系(现更名为能源动力系),毕业后,依靠专业优势,他开始在环保、节能等领域进行创业尝试,成为了一个连续创业者。
“为什么毕业后选择了创业?”
“我在清华见到太多大牛了,觉得自己肯定不是搞科研的这块料,拼不过他们。”王晓鲁调侃,另一方面,他觉得自己“天生耐不住寂寞,老想折腾”,于是一头扎进了商业领域。
有人用“开着飞机修飞机”来形容创业的困难和惊险。和其他的创业者一样,王晓鲁并不鼓励盲目的创业。在“一夜暴富”的创业故事背后,被隐去的是长久的耐心和坚持。
“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”,他总结出几点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特质:对新事物的敏锐度、年轻的心态、好奇心以及谦虚的品质。
除此之外,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。
“今天是好消息,明天是坏消息,每天都会遇到紧急的、棘手的难题,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。”但是王晓鲁认为这样极限的环境也最能使人在各方面快速成长,“如果不成长,肯定会被淘汰掉。”不提升竞争力,就会被对手超越;不提升自己,公司就会出问题;不断升级调整,又会被市场发展的周期所淘汰。“能够打倒你的事情太多了,只能不断地去学习。”
对外,王晓鲁学着如何创业;对内,他学着如何管理自己的心态。他也没想到,自己作为一个工科生,有一天会研究起心理学和脑科学。“看了好多这方面的书,一方面是想了解别人,另一方面也是想了解自己。”他发现,当自己紧张或焦虑的时候,往往是当局者迷,除了抱怨“命苦”和埋头干活,不知道该如何调整。而当站在旁观者的角度,从心理学、脑结构的角度去科学分析遇到的事情和自己的心态,反而能够更好地调整。他不仅用这样的方式开导自己,也为整个公司里的高管和员工排忧解难。
在“打怪升级”的过程中,王晓鲁快速提升着自己的判断力、决断力和责任感,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,闯过一个接一个的难关。偶尔休息的时候回过头看,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。
工作之余,王晓鲁的兴趣爱好是看书和运动。秉持着“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”的清华精神,他每周都会打网球,还要拉着团队成员一起健身打卡。
不忘初心
2016年,清华校友总会举办了首届大型创新创业系列活动——"清华校友创意创新创业大赛”(清华校友三创大赛)。在英诺天使投资创始合伙人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9届校友李竹的建议下,王晓鲁带领梦想加的团队参加了这次比赛,并取得了成长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。
比赛过程中令王晓鲁印象深刻的经历是在决赛答辩结束时,评委席中一位师兄对他说,“很不错,把事情讲清楚了”。这份表扬不算重,却让他倍受鼓舞,同时也使他反思清华创业者在沟通表达上的不足。
他发现,清华的学生往往能提出不错的想法,执行力也很强,但是却不善于表达。内敛含蓄是一种优秀品质,但是在生意场上却难免吃亏。他认为创业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诉别人自己的梦想,“要在三、五分钟的时间里说清自己的商业模式,让别人理解,不然的话,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”。
王晓鲁观察到,如今正是技术创业最好的时代,国家和社会鼓励科学家创业、工程师创业,由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正在为清华人提供广阔的舞台。
他也曾回到清华校园,在《创业导引——与创业名家面对面》课程上作为嘉宾为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。“我挺羡慕咱们学校现在的同学,他们能够享受很多创新创业的课程资源。”
在他所分享的关键词里,有一个是不忘初心,“我为什么要创业,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?”这是他经常思考复盘的问题。
在和其他清华校友创业者的交流过程,王晓鲁找到了一种共鸣,从校园到社会,从学生到企业家,一种扎根在思想深处的情怀和初心始终未曾改变。除了如何获取商业价值之外,他们更关注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,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,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清华创业者。
推荐阅读